艺术家
-
伊迪丝·阿隆索 (西班牙) 作曲家、即兴创作者、钢琴家和声音艺术家
作曲家、即兴创作者、钢琴家和声音艺术家。曾在巴黎学习电子音乐和传统作曲,并和弗朗索瓦贝勒以及皮埃尔亨利一同发现了具象音乐。阿隆索在巴黎第八大学和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
-
弗朗西斯克·阿拉斯科维奇 (波兰) 作曲家
作曲家,波兰作曲家协会会员,波兰电声音乐协会成员,创作的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电声和乐器,视听作品、互动装置、以及概念艺术音乐和电影。2009-2013年在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学习作曲,2013-2015在马塞尔·切伦斯基学习计算机。
-
-
-
弗朗索瓦兹·芭莉埃尔 (法国) 作曲家
弗朗索瓦兹1944年6月12日生于法国巴黎。于凡尔赛音乐学院学习古典钢琴;于法国巴黎国际高等音乐学院学习和声和对位法;于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应用学院学习民族音乐学。1970年,她与Christian Clozier合作创办了布尔吉斯音乐学院。
-
巴勃罗·巴斯(阿根廷) 作曲家,声音艺术家,声音设计师
巴勃罗·巴斯(1966)是一位演奏家,作曲家,声音艺术家,声音设计师,制片人和大学的教师和研究员。他曾给电影,戏剧,舞蹈,表演,网络项目等配乐。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电子音乐作品,混合音乐,声纳蒙太奇和声音艺术展览装置。
-
瓦伦丁·伯克曼 (比利时) 作曲家,演奏家
瓦伦丁·伯克曼,法国作曲家兼演奏家。 2015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时,他师从于罗伯特·诺曼多(Robert Normandeau)。那时,他开始开发一个用于实时信号处理的软件,并用此软件与他的吉他连接。
-
彼得·贝德纳尔齐 (波兰) 作曲家
彼得·贝德纳尔齐于1994年出生于科沙林。目前他在波兰沃尔夫的Lipiński音乐学院跟随Cezary Duchnowski学习作曲。他的作品曾在众多现代音乐音乐节例如“华沙之秋现代音乐节”、“电子音乐新星音乐节”、“新音乐周”上演出。
-
何塞·曼纽尔·贝伦克尔 (西班牙) 多媒体艺术家、Côclea的创始人
何塞·曼纽尔·贝伦克尔任教于巴塞罗那大学心理声学和实验音乐中心。何塞还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Côclea的创始人、ClaraGari和Orquestra del Caos国际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学院的合作人,阿市CIEJ-Caixa de Pensions基金会的声音和音乐实验室的设计师和首席负责人。
-
克里斯·贝文 (英国) 作曲家
作曲家,毕业于谢菲尔德大学,师从艾达姆·斯坦挪威克和阿德里安·威廉·摩尔。贝文的作品特点主要是通过运用音高以及和声结构来创作电子音乐。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上演过。
-
-
约翰·凯奇 (美国) 作曲家
约翰·凯奇(1912.9.5-1992.8.12),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个乐章,却没有任何一个音符。他是机率音乐(aleatory music,或“机会音乐”(chance music))、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乐器的非标准使用)、电子音乐的先驱。
-
奥莱里亚诺·卡塔尼奥 (意大利) 作曲家
奥莱里亚诺于1974年生于意大利。他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及米兰学习作曲和钢琴,师从Gérard Grisey、Mauricio Sotelo教授。奥莱里亚诺曾获得多个奖项。他于2006年7月担任巴黎2e2m乐团的驻团作曲,其作品也在各大重要音乐节上上演。
-
保罗·C·查加斯 (巴西/美国) 作曲家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作曲教授。查加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曲家,曾为管弦乐队、室内乐、电声音乐、视听和多媒体创作了150多部作品。他的音乐展现了多元化的美学,使用了来自不同文化、声音和数字媒体、舞蹈、视频和视听装置的最多样化的音乐材料。
-
陈思 (中国)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陈思,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本科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音乐制作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音乐与技术专业,电子音乐作曲方向。曾在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人,从事作曲、编曲、录音、影视配乐等工作。
-
马莱克·科罗涅夫斯基 (波兰) 作曲家,音乐艺术家,演奏家和教师
作曲家,音乐艺术家,演奏家和教师。1953年生于克拉科夫。现为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工作室负责人和波兰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媒体学院Audiosphere实验室主任。他还担任Muzyka Centrum艺术学会和波兰电子音乐学会的创始人和主席。自2008年起担任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秘书,2011年起担任主席。克拉科夫音频艺术节总监。
-
曼弗雷德·克莱门特 (意大利) 乐作曲家、现场录音师及电子音乐即兴者
他毕业于巴勒莫,跟随Emanuele Casale学习作曲,并于英国伯明翰跟随Jonty Harrison学习,最终获得电子音乐作曲哲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正在巴勒莫大学攻读音乐学硕士学位,同时在当地歌剧院担任A/V技师。
-
克里斯蒂安·克罗奇埃尔 (法国)
自1970年起克罗奇埃尔担任国际音乐电子声学研究所所长。布尔日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国际音乐与艺术博览会的艺术经理。MISAME董事长。《国际科学与艺术音乐声学》国际电声音乐联合会(ICEM)名誉主席,该联合会是国际音乐理事会(ICM/UNESCO)的国际成员组织。科尔多瓦国立大学荣誉博士(2007)。他创立了布尔日国际音乐声学院,并出版了音乐美学和历史的大量文献和书籍。
-
弗朗西斯科·卡拉桑托(墨西哥) 作曲家
弗朗西斯科·卡拉桑托于1971年出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自2006年起居住在墨西哥。他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西班牙文化部将和哈佛大学电子音乐作品研究。他目前是墨西哥音乐和声音艺术中心的副主任。
-
Francis DHOMONT (France) 作曲家
法国和加拿大作曲家,1962年生于法国巴黎。德蒙特自1960年开始创作电子音乐。1980年至1996年,他任教于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电子音乐作曲。1997年做客柏林德意志交流中心(DAAD)、于2013年参加Grand Prix GigaHetz、2012年获得Qwartz音乐大奖、1992年获得Ars electronica大奖、2007年获得SACEM(法国)大奖、1988年于法国布尔日获得Magisterium、加拿大魁北克政府组织CALQ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
-
斯蒂芬·敦克尔曼(比利时) 作曲家
斯蒂芬·敦克尔曼在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获得了音乐作曲研究生学位(1999)。他的音乐在多项国际比赛中获得了荣誉, 其中包括:Cinefest for Short Films of Miami的原创音乐奖;Tindirindis Video Festival of Vilnius的实验视频奖(2016年)
-
阿塔·埃卜特卡尔(伊朗) 电子音乐作曲家,声音艺术家
阿塔·埃卜特卡尔又名 Sote是一位来自伊朗德黑兰的电子音乐作曲家和声音艺术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许多知名出版公司发表了他的作品。 2018年,他创立了一个名为Zabte Sote的新唱片公司,该公司作为Opal Tapes的下属公司,将专注于发表伊朗实验电子作曲家的作品。 Sote也是德黑兰SET 音乐节的联合创始人。
-
马克·恩格布雷森 (美国) 作曲家,萨克斯演奏家
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师从M. William Karlins、Pauline Oliveros和Stephen Syverud等。曾在伊斯曼音乐学院、佛罗里达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分校教授作曲等相关课程。现为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堡分校作曲与电子作曲系教授。恩格布雷森曾获得许多艺术基金
-
弗朗西斯科·法布里斯(意大利) 作曲家、声音艺术家、音乐制作人和录音师
目前在雷克雅未克温室工作室工作。他的作品曾在诸多国际音乐节以及大学上演,其中包括斯德哥尔摩音乐节、首尔国际电脑音乐节、雅典数字艺术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等。法布里斯曾被滚石、意大利无线电台等报道。
-
伊凡·费德罗 (法国) 作曲家
毕业于米兰大学哲学专业。费德罗曾获过许多荣誉, 2007年5月,他被授予“阿比亚蒂”第二十七章奖的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协会“2007年最佳新作品”。 2016年,法国基金会授予他国际大奖赛“亚瑟王”奖。 2000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与艺术骑士”荣誉称号。2005年,他被任命为罗马圣塞西莉亚学院的成员。
-
冯金硕 (中国) 作曲家
冯金硕是一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音乐作曲。在创作领域,冯金硕担任作曲的舞剧有北京舞蹈学院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傩·情》、《国韵·格物》,海南省歌舞团的《东坡海南》、《黄道婆》,中央芭蕾舞团的《香莲·赛莲》;担任作曲的电影配乐有《诡拼车》、《诡捌楼》等4部, 此外与他人合作担任编曲或制作的影视剧配乐超过20部。
-
契尔斯·戈贝尔 (加拿大) 作曲家
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作曲系,自1985年以后,戈贝尔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电子音乐,力图将电影或文学作品与音乐相结合,并通过音乐视觉化文学作品。他曾在国际上获得过许多奖项。戈贝尔在班夫中心、布尔日和斯德哥尔摩等担任常任作曲家。
-
本和华·聂伯纳 (法国) 教授、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视觉和声音艺术家
致力于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的跨艺术跨文化创作。他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法国频谱作曲学派创始人热拉尔·格里赛,1996年荣获该学院作曲学一等奖,管弦乐编曲一等奖,对位法学一等奖,以及音乐分析学一等奖。
-
关丽琼 (中国) 作曲家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在读博士,中国电子音乐协会会员,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代表作品:艺术歌曲《乡情如歌》(获2009年江西省文化艺术节作曲类一等奖)、电子音乐作品《喀什噶尔的祈祷》(演出于2014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闭幕式)、《喀纳斯湖畔·四个音乐瞬间》-为舞蹈与电子音乐而作
-
肯·古柏勒 (苏黎世) 声音艺术家、计算机艺术家及一位软件开发人员
1972年出生于瑞士温特图尔,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日本人。他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生物,在瑞士HSR拉珀斯维尔学习软件工程,在瑞士苏黎世ZHDK学习电子音乐作曲。
-
-
克里斯托弗·哈维尔 (法国) 作曲家
克里斯托弗现任教于波尔多音乐学院。他的器乐作品擅长与电子音乐的融合,其音乐的表现风格显露出电子声学音乐经验以及声音设计的能力。2000年首演的变形序列作品设计了使演奏者与计算机在一个开放的结构中合成声音的新的写作思路。
-
-
贺圆圆 (中国) 作曲家,视觉艺术家,博士
她的许多作品都结合了电子音乐,视频艺术,编舞、录影艺术、音频技术、舞台设计以及舞台灯光艺术。现任美国中西部电子音乐节创意总监,也是美国德州奥斯丁TURN UP多媒体音乐节的创始人,此音乐节提倡及推广女性艺术家,尤其是女性作曲家、演奏家以及视觉艺术家。
-
曼纽尔·罗恰·伊图尔拜德 (墨西哥) 作曲家
目前任教于墨西哥大都会自治大学。在墨西哥国际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米尔斯学院获得了电子音乐和作曲的MFA学位。1999年曼纽尔于巴黎第八大学获得计算机音乐博士学位。他的音乐作品演出于世界各地。
-
西亚瓦什·贾法利 (伊朗) 小提琴演奏家
西亚瓦什·贾法利于1995年出生于巴布尔/伊朗。11岁时,他开始演奏伊朗乐器tombak。17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并于2014年,成为“AISO”管弦乐团的常任成员,也是“Nilper”乐团的成员。
-
-
-
皮埃尔·约德洛夫斯基 (法国) 作曲家
于1971年出生于图卢兹。他同时也是一名钢琴家和萨克斯演奏家,于1996年毕业于里昂音乐学院。现居法国和波兰。他于2000年获得布尔日大奖。同时他任教于图卢兹至2006年,在那里他创办了Novelum音乐节及éOle工作室。
-
-
康斯坦丁诺斯·卡拉塞纳西斯 (美国) 作曲家
康斯坦丁诺斯·卡拉塞纳西斯是一名电子音乐作曲家,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代诗歌,艺术电影,抽象绘画,神秘主义,希腊神话以及Carl Jung和Joseph Campbell的著作。他的作品曾在众多的音乐节上演出
-
伊戈尔·凯法利迪 (俄罗斯) 钢琴家、作曲家
1941年生于莫斯科,毕业于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和作曲系,师从S.范伯格、 Y. 扎克 和 R. 谢德林。现为莫斯科CEAMMC和法国OUSONMUPO成员。曾创作九十余作品,其中包括交响乐,协奏曲,舞台剧音乐和电影音乐等。
-
帕纳约缇斯·可可瑞斯 (美国) 作曲家和计算机音乐的创新者
帕纳约缇斯·可可瑞斯是以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和计算机音乐的创新者。目前他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担任作曲副教授,同时也是CEMI中心(实验音乐和多媒体艺术中心)的主任。
可可瑞斯出生在希腊,曾在雅典、希腊、纽约和英国学习作曲和古典吉他演奏。 -
马尔蒂娜·克塞卡 (伊朗) 作曲家,指挥家以及表演艺术家
德黑兰当代音乐节主任之一,Spectro新音乐中心的创始人。克塞卡本科毕业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指挥系,硕士毕业于波兰卡托维兹音乐学院指挥系并获得克日什托夫·迈耶教授的作曲硕士学位。
-
埃里克·拉里埃克斯 (苏黎世) 作曲家、电气工程师及创意技术专家
他于2004年获得波士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东北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并与2018年获得了苏黎世音乐与戏剧大学的计算机音乐高级研究证书。他是创新实验室(动作捕捉)的活跃成员,也是苏黎世音乐与戏剧大学计算机音乐与声音技术工作室的活跃成员。
-
谢尔盖·列昂季耶夫 (乌克兰) 作曲家
2015年,他毕业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家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谢尔盖为乌克兰主流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纪录片等电影创作音乐。他曾和多位获奖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学习电影音乐作曲。
-
-
李秋筱 (中国) 作曲家
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美国密苏里州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访问学者。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其作品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音乐节中演出,包括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
-
拉斐尔·利南 (西班牙) 作曲家
拉斐尔·利南生于1960年,作曲家,演奏家和学者。毕业于马德里音乐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他曾在西班牙公共广播电台(RNE)、格拉纳达大学、西班牙国家交响乐团和合唱团(OCNE)、安达卢西亚国际大学和开放大学(UNED)担任过不同职务。
-
塞奥佐罗斯·罗蒂 (希腊) 作曲家
罗蒂曾在希腊,比利时和英国学习吉他,长笛,音乐分析,电声成分和艺术。 他在伦敦Music at the City大学获取音乐博士学位。罗蒂曾在Goldsmiths学院, 伦敦大学,希腊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任教,教授电子音乐作曲和分析。
-
陆佩玥 (中国) 作曲家
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现于美国俄勒冈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主修交互音乐科技。作品及研究方向着重在电子音乐,人机交互跨媒体音乐创作和音频可视化。她的作品在中国,美国,法国和波兰等多个音乐会和活动中演出。
-
-
麦家燊 (中国) 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
致力于声音图像创作与硬件交互开发,作品《Echo Planet》曾在2018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艺术展览展出,《Blooming Sea》获得中国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曾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
奥斯塔普·玛纽雅克 (乌克兰) 作曲家、声音艺术家以及音频可视化的演奏者
奥斯塔普就读于利沃夫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两次获得由波兰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奖学金。自2007年起,奥斯塔普担任乌克兰国家作曲家联盟成员。2009年获得乌克兰洛达和国家科学院的奖项。
-
埃德加多·马丁内斯 (阿根廷) 作曲家
现任阿根廷圣达菲国立大学电子音乐作曲和音乐理论与分析教授。 他的作品“Menzione d’Onore”曾在第四届国际计算机音乐比赛 “Pierre Schaeffer”(意大利)中获奖,并入围IV Concorso Internazionale “Città di Udine” 2001/2002和捷克共和国Musica Nova 2004作曲比赛。
-
达利乌斯·马祖洛夫斯基 (波兰) 作曲家
马祖洛夫斯基的音乐曾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的音乐节以及其他活动中播出。作为视觉艺术家和记者,马祖洛夫斯基也很活跃。他的专业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电子音乐会,会议和大师班。他的音乐曾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和音乐活动中演出。
-
米文博 (中国) 作曲家
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在读博士,师从张小夫教授。电子音乐作品《门》、《尘息》、《枯城》分别获得获得MUSICACOUSTICA-BEIJING电子音乐作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盛开凋零》、及《灵众》获得“优秀奖”。
-
劳尔·明斯伯格 (阿根廷) 作曲家、教授和学者
现为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教授,并担任研究员。明斯伯格的作品曾在国际上获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颁发的最新奖项和国际电声音乐联合会的荣誉奖等。另外,他是RedASLA(拉丁美洲声音艺术网)的创始人。
-
伊丁·萨米米·莫法汉姆(伊朗) 作曲家
莫法汉姆在亚美尼亚完成了他的音乐学和作曲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师从于Ashot Zohrabya。他是伊朗作曲家协会的常任理事,也是德黑兰高级音乐学校和学院的导师。他还是伊朗德黑兰应用科技大学作曲与音乐理论系的创始成员
-
何塞·洛佩斯蒙特斯 (西班牙) 作曲家、即兴创作者、视觉音乐家、钢琴家和学者
他的作品形式包括了运动算法过程,即兴创作,电子音乐与真实乐器、视频或舞蹈相结合等。他曾在苏黎世计算机音乐与声音技术研究所,大邱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布尔日国际音乐学院和马德里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担任作曲家。
-
托纳利·纳卡穆拉 (墨西哥) 作曲家
任教于UMSNH艺术专业。他所擅长的领域有:器乐作曲、实验音乐和现场实时电子音乐。他的作品演出于全球多个音乐节例如日本、德国、、比利时、俄罗斯、英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各地。
-
乔恩·尼尔森 (美国) 作曲家
乔恩·尼尔森目前是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教授。他同时在大学的实验音乐和交互音乐中心(CEMI)工作,担任副中心运营主任的职位。乔恩的电子音乐作品曾多次演出于美国、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同时他也曾获得过包括由古根海姆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福布莱特委员会颁发的大奖,路易斯鲁索洛大奖、布尔日大奖
-
詹姆斯·奥克拉翰 (加拿大/爱尔兰) 作曲家、声音艺术家
1988年生,奥克拉翰创作过许多多媒体电子交互音乐。他的作品包括室内乐、管弦乐、多媒体数字音乐。奥克拉翰曾委托为加拿大国家青年管弦乐团和帕拉米拉波合唱团等创作。
-
佛罗莱恩·帕斯卡尔 (比利时) 作曲家
他现在各个音乐团体中担任钢琴演奏家。2012 年,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诠释音乐:声学作曲。他加入了作曲家Annette Vande Gorne在蒙斯皇家音乐学院开创的一个项目。
-
-
麦丁·裴纶 (西班牙) 古典音乐音乐家,钢琴家
钢琴家Jean Pierre Dupuy的弟子,同时他还拥有西班牙泰罗尼亚高级音乐学院学位的声学家。作为一名电子音乐作曲家,他在法国与Denis Dufour和Jonathan Prager的大师学习。
-
佛兰克·佩里尼(阿根廷) 作曲家
佩里尼于2011年获得了科尔多瓦国立大学艺术系的作曲学位。从那时起,他参加了许多著名专家组织的学术研讨会和研习会。目前,他在艺术学院音乐中心任教,同时还协调和组织了一个即兴创作+现场电子音乐乐团(LEIM Ensemble)。
-
艾力克西斯·佩拉佩里西亚(阿根廷) 作曲家
其作品曾在阿根廷,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英国,美国,葡萄牙,加拿大,西班牙,巴西,墨西哥,智利和爱尔兰展出。他曾获得Stockhausen基金会,Archivio Luigi Nono,庞培法布拉大学
-
让-路易·波利亚特(比利时) 作曲家
让-路易·波利亚特毕业于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他的作品形式广泛,从电子音乐到传统乐器,从音频艺术,音景(视觉艺术展览,纪念活动等)到戏剧音乐。他最主要的创作理念是让他的作品有亲和力。他的作品通常基于一个并不总是被轻易揭示的主题.
-
尼古拉·波波夫 (俄罗斯) 作曲家
尼古拉·波波夫现为莫斯科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研究员和俄罗斯戏剧学院音乐史与技术理论系讲师。波波夫本科毕业于乌法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和作曲专业,师从尼古拉·马克尼、伊达尔·凯斯木迪那,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继取得了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弗拉迪斯拉夫·阿加芬尼科夫
-
埃利亚斯·布克(墨西哥) 作曲家
埃利亚斯·布克是Javier Álvarez的学生,是“Promotion of Ibero-American Music”项目成员,“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成员,并被授予由“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CONACULTA)推动的“国家绘画投资项目”。2011年,其作品在智利圣地亚哥举办的第二届拉丁美洲电子音乐作品竞赛中获得了荣誉奖。
-
蒂埃戈·拉托 (意大利) 演奏家和作曲家
毕业于亚历山德里亚(IT)的“A.Vivaldi”音乐学院,获得电子音乐音乐学士学位(2017年师从于Gustavo Adolfo Delgado和Matteo Franceschini),爵士吉他(2016年师从于Pino Russo和Paolo Silvestri)和音乐治疗。
-
亓梦婕(中国) 作曲家
现为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在读博士,纽约市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交互音乐创作及交互媒体声音装置。担任Intelligent Arts 副编辑,并担任教育部《实时网络音乐与多媒体表演》项目的负责人。
-
-
尼古拉 · 萨尼 (意大利) 作曲家
尼古拉 · 萨尼与Domenico Guaccero和Karlheinz Stockhausen学习传统作曲,并与Giorgio Nottoli学习电子音乐作曲。他目前是Siena的Accademia Chigiana的艺术总监,Parma国家威尔第研究所主席,
-
茱莉亚·萨尔诺(意大利) 作曲家
茱莉亚·萨尔诺现居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音乐学者、Tempo Reale(实时)音乐研究中心成员、同时也是一位创作型歌手。她在佛罗伦萨大学获得了民族音乐学的硕士学位(MA),期间她完成了一篇为一部关于漫画dell’Arte的音乐实践辩护的论文,并因此被授予2017年的“Maria Rosa Calendoli”大奖。
-
安布罗斯·塞登(英国) 作曲家
作曲家,其作品包括音乐音乐,实时电子音乐和多声道声音装置及展出。他的作品曾在各种国际音乐会和广播中演出,并获得了许多比赛奖项和提名,包括作品’Pellere’ 获得2014 Klang!电子音乐比赛的一等奖。
-
爱德华·斯里奇 (波兰) 作曲家
在华沙音乐学院(1975-1980)与Andrzej Dobrowolski和WłodzimierzKotoński学习作曲。 1984年,他继续在阿姆斯特丹的Sweelinck音乐学院跟随Ton de Leeuw学习。他是肖邦音乐大学电子与计算机音乐工作室和Iter-University多媒体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
-
-
尼克斯·斯塔夫劳波洛斯 (希腊) 作曲家
尼克斯·斯塔夫劳波洛斯的作品主要涉及电子音乐及乐器与电子音乐的交互式音乐。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是Echochroma新音乐研究小组的创始成员之一、爱尔兰声音科学技术协会(ISSTA)以及希腊电子音乐作曲家协会(HELMCA)的成员。
-
杰弗里·斯托莱特(美国) 作曲家/演奏家
作曲家,演奏家,现任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斯托莱特于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俄勒冈大学第一批获得Philip H.Knight荣誉的教授。
-
-
孙华(中国) 作曲家
孙华,中国歌剧舞剧院音响师、声音设计师。2009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师从于陶陌教授。2014年硕士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音乐科技专业,师从于Jeffery Stolet教授。
-
-
托多尔·托德洛夫(比利时) 作曲家
托多尔·托德洛夫是布鲁塞尔大学电气工程师,他在皇家音乐学院在布鲁塞尔和蒙斯获得了一等奖和高级文凭。他是ARTeM 和FeBeME-BeFEM的主席和联合创始人, Forum des Compositeurs的联合创始人。
-
-
-
-
-
-
-
-
-
-
-
康斯坦丁·赞肯(俄罗斯) 作曲家
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自1982年到2002年,赞肯博士任教于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担任研究副主任、研究杂志“Nauchny Vestnik Moskovskoy Konservatorii”的主编、音乐理论学会理事会成员。
-
-